在時光的熔爐里,有一種溫度始終保持熾熱,有一種堅守歷經風雨愈加錚然。從“打造中國西部一流金屬材料服務商”的宏闊愿景,到“每一年,每一天,我們都要進步”的企業精神,那些在設備旁堅守的身影,正用滾燙的熱忱,鍛造著比鋼鐵更堅韌的意志。
爐前晨光
煉鋼轉爐平臺上,秋日的晨光透過廠房天窗灑下,在地面投下斑駁的光影,1600℃的鋼水在爐內翻涌沸騰。
爐前工陳棟棟身著厚重的工裝,安全帽與口罩遮住了大半張臉。為守住鋼水質量的生命線,他每26分鐘就要在平臺間來回穿梭,走到距爐口僅1米的位置進行測溫取樣。當測溫槍刺入爐膛的瞬間,他手腕微沉、動作利落,每一個細節都透著常年積累的熟練。等到出鋼的時刻,熾紅的鋼流順著爐口傾瀉而下,映亮了周圍的設備與光影。陳棟棟抬手抹了把護目鏡上的薄塵,鏡片上跳動的鋼花,恰好與他眼底閃爍的專注光芒交相輝映。
在這里,每一爐鋼水都是匠心的升華,每一滴落在肩頭的汗水,都是堅守的注腳。那些在晨光中悄悄流逝的分分秒秒,沒有隨著秋風消散,反而在熔爐的淬煉里,化作比鋼鐵更堅韌的意志。
塔樓秋影
轉爐塔樓上根根分明的鋼鐵骨架格外挺拔,每一根鋼梁的輪廓都清晰分明。作業人員在各層來回穿梭,腳步不停,透著股忙碌勁兒。
“快,5號爐重錘倒鏈掛鉤掉了!”除塵班長李健的喊聲在廠房里傳開,語氣里帶著不容耽擱的急促。他的手套沾著油污,緊緊攥著扳手,彎著腰緊固螺栓,每擰動一下都力道均勻,腰桿隨著動作微微起伏,額角的汗順著臉頰往下滑,他騰不出手去擦,只是微微偏了偏頭,螺栓與螺紋咬合的咯吱聲混在設備的運轉聲里,他卻能精準地捕捉到每一聲反饋,哪顆螺栓需要再補半圈,哪顆螺栓已經到了標準力矩,全憑手上的感覺。等最后一顆螺栓擰緊,他直起身,扭頭對旁邊的維修工說:“掛鉤修好了,咱們再把高、低壓泵檢查一遍。”說話時,他的目光掃過平臺上縱橫交錯的管道,不放過任何一處細節。
這些堅守在崗位上不退縮的身影,用實實在在的行動,把“堅守”兩個字做得扎實,也讓這份堅持在秋日里更有分量。
連鑄秋韻
轟鳴聲持續,赤紅的鋼水正注入連鑄機,冷卻水碰到鋼坯的瞬間,騰起一片迷蒙的霧靄,把鋼水的紅色暈成了淡淡的橘色。
拉矯機的輥輪穩穩轉動,通紅的鋼坯慢慢向前,表面的鋼水漸漸凝固,露出金屬本身的質感。連二工段長李斌在設備間來回走動,偶爾停下查看。他眉頭微蹙,壓低聲音提醒身邊同事:“結晶器水溫要控制好,不然鑄坯容易出裂紋,都盯仔細點。”說話間,他的目光依次掃過結晶器液面的動靜、二冷室水幕的形狀,注意著拉矯機齒輪轉動的情況,每一個細節都不放過,這樣的巡視,他一個班要重復幾十遍,走下來光步數就有上萬步。火紅的鋼坯在輥道上緩緩前進,一步一步朝著成型的方向走。李斌的腳步,也跟著鋼坯的節奏,在設備間不停穿梭。不多時,工裝后背便已被汗水浸出一片深色的印子。
走進鋼城,能感受到的不只是鋼坯未散的余溫,更有一代代鋼鐵人刻在骨子里的堅守。它藏在額角的汗水里,藏在來回穿梭的腳步中,也藏在每一根精準調控的管道、每一塊合格出廠的鋼坯里,歷經歲月,從未改變。(龍鋼公司 陳陽)